前幾天看到媒體報導,再次有業界主管針對台灣年輕人不夠有狼性加以針砭。這樣的新聞,在台灣已是老生常談。台灣的長輩們,總覺得Y世代無動力,心中滿是恨鐵不成鋼的焦慮與無奈。報章媒體上,三不五時就會看到大家批評台灣年輕人沒有企圖心、對事業不夠積極、只在乎小確幸。

指責年輕人不夠積極的論調,並不是我想探討的。我真正感興趣的是,為什麼大家不去探討年輕人為何會無動力?如果不去探討成因,只是一直指責,如何能改變無動力世代的困境?

在台灣,大部分的孩子從小到大只被要求一件事:把書唸好。從國中開始,考上好學校開始變成許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興趣什麼的,全部被丟開。在台灣,越來越多的孩子被送去補習。在學校從早上七八點上到下午放學後,再繼續去補習班窩著練題目、學解題密技。

台灣的爸媽都充滿高度的焦慮,在孩子真的考上爸媽心目中的理想大學之前,爸媽都不可能覺得孩子唸書有唸得足夠好的一天。因此許多爸媽的想法都是:「先把書讀好,興趣什麼的等上大學以後再說!」所以當國高中的孩子突然對什麼事情生起興趣、充滿動力想好好探索時,只要是對升學沒幫助,往往都會被爸媽老師壓下來。

難得孩子對畫畫充滿興趣,成天在塗鴉,爸媽老師很難忍住不介入;難得孩子對程式有興趣,成天在鑽研程式,爸媽老師很難忍住不介入;難得孩子對寫作有興趣,成天在寫小說,爸媽老師很難忍住不介入;難得孩子對模型有興趣,成天在組裝上漆,爸媽老師很難忍住不介入。

一個孩子,從十二歲開始就過著這樣的生活。每天都被限制只能做大人要求他們做好的事情:「念書」。只要一生出想做其他事情的念頭,就被打壓。只要一踏出大人心中理想的軌道,就被推回去。大人只希望孩子們所有的心力都放在念書上,跟念書升學無關的事情都不被鼓勵,甚或不被允許。

試想,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過了整整六年,這孩子還會有什麼動力去做事嗎?

我最喜歡的電影《刺激一九九五》中有一位老先生。年輕時因為犯了重罪被關在獄中。在監獄的四、五十年間,每天都照著監獄的規定,聽著獄卒的命令過日子。直到有一天,白髮蒼蒼的他被假釋出獄。出獄後他終於享有了自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但經過這麼多年,他已經不知道怎麼面對一個沒有人要求他、命令他的生活。重獲自由的他,不但不快樂,反而是內心充滿焦慮與恐懼。最終也導致了悲劇性的結束。

在台灣的年輕人,不就是這樣嗎?從小到大,學什麼科目、修什麼麼課、選什麼學校、做什麼工作,有多少人是能真正自己完全作主的?有多少人是能免於長輩壓力完全不用去屈從世俗共同的標準去做決定?許多孩子的人生目標,都是被強迫設定去找一個能安穩度日的高薪工作就好。

從小到大,這社會都不被鼓勵孩子去實踐自己(跟讀書無關)的想法、也不被鼓勵去嘗試探索(跟讀書無關)的事情。

然後大家才再怪台灣年輕人,為什麼讀完書開始工作後都沒企圖心、沒動力,都只想小確幸?

想養出獅子,就別把他關在綿羊圈裡養!

(本文亦刊於《親子天下》77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耀昇 的頭像
    耀昇

    進擊的體育班

    耀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